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29689.html
什么是糖尿病?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不健康、高脂高糖饮食、少运动、性格问题等)共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易患糖尿病人群:

1、出生时体重小于5斤

2、娩巨大儿的妇女

3、肥胖者

4、40岁以上,曾经有过高血糖或尿糖阳性者

5、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有血缘关系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体力活动减少及(或)能量摄入增多。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进展性疾病。以血糖升高为特征,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通常指血浆血糖浓度。正常人的血糖:空腹<6.1mmol/L;餐后2小时<7.8mmol/L。

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储存的糖原分解,是维持空腹血糖稳定的关键;身体里新合成的糖,即非糖物质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

血糖的三个去路:给身体提供能量;以糖原的形式储存于肝脏和肌肉中;转化为其它的糖及非糖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等。

胰岛素是位于胰腺中的胰岛所分泌的激素,它可以直接降低血糖,使血糖被组织利用,使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平衡,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但是,血中的胰岛素不能直接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它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胰岛素分泌过程:葡萄糖与葡萄糖受体相结合,在葡萄糖激酶的作用下,通过糖酵解产生能量——ATP,ATP作用于钾离子通道,使其持续性关闭,导致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更高,膜外钾离子浓度更低,形成电压依从式钙通道的开放,使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激活带有胰岛素的包囊,包囊通过胞吐的形式向外释放胰岛素。

正常糖代谢

异常糖代谢

糖尿病的表现:

1、典型的“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

2、不典型的症状:皮肤瘙痒、饥饿、视物模糊、疲倦。

3、糖尿病大部分也有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

糖尿病的诊断

绿色,正常。

黄色,空腹血糖受损。

橘黄色,糖耐量受损。

深橘色,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

红包,糖尿病。

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统称为糖调节受损。

专家提示:糖尿病是终身疾病,不能治愈,但能控制,治疗方案需要不断调整,关键在于自我管理。目前世界上尚没有能根治糖尿病的药物。在未来的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也很难出现。因此不要轻易相信“祖传秘方”、“重大科学发现”、“根治糖尿病”等宣传。

糖尿病的危害

1、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心衰、心绞痛

2、肾病变:下肢浮肿、肾功能不全、肾衰

3、视网膜病变:视力下降、失明

4、神经病变:腹泻或便秘、四肢麻木、感觉丧失/过敏

5、下肢血管病变:间歇性跛行、下肢缺血性溃疡

6、糖尿病足:足溃疡/坏疽、截肢

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

“五驾马车”治疗缺一不可: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综合管理包含: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等。

糖尿病控制的目标

近期目标:控制高血糖,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急性代谢并发症。

远期目标: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控制血糖因人而异:

中年/病程短/无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可严格控制血糖;

反复低血糖/年龄大/病程长/严重心血管疾病者,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

超重/肥胖者体重减轻5%-10%,可明显改善因肥胖导致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终于发布,10大更新要点来了!

年4月19日,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编写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发表于《中华糖尿病杂志》和《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上。新版指南的十大更新要点如下:

要点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2%目前为止,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持续增长。最新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11.2%,知晓率36.5%,治疗率32.2%,控制率49.2%。备注:中国≥65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数约万,居世界首位,占全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1/4。要点2:HbA1c正式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新指南终于将HbA1c正式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当中,以HbA1c≥6.5%作为切点,辅助糖尿病的诊断。温馨提示: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是糖尿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就临床诊断而言不能以此时的血糖值诊断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再确定糖代谢状态。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中的葡萄糖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通过缓慢、持续及不可逆的糖化反应形成,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血糖浓度以及血糖与血红蛋白接触时间,而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无关。虽然我国的HbA1c检测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但各地区差别仍较大。因此,本指南推荐,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要点3:HbA1c个体化控制目标设定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为7%HbA1c控制目标(如6.5%,甚或尽可能接近正常)适合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前提是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影响HbA1c控制目标的主要因素:1.不可变因素:年龄、糖尿病病程、预期寿命、合并症、并发症、对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耐受性;2.可变因素:患者主观意愿、资源及支持系统、是否使用增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要点4:2类新型降糖药临床地位提高不变的是: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是二甲双胍。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更新的是: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抑制剂,可考虑选用GLP-1受体激动剂。温馨提示: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SGLT2的活性增加尿葡萄糖排泄,从而达到降糖作用。目前国内上市的SGLT2抑制剂包括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和艾托格列净。由于其降糖机制并不依赖胰岛素,因此,极少发生低血糖。SGLT2抑制剂还有减重,特别是减少内脏脂肪的作用。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剂通过与GLP‐1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降低血糖,并能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中枢、减少进食量,兼具降低体重、血压和血脂的作用,更适用于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且单独应用GLP‐1受体激动剂时低血糖发生风险低。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有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贝那鲁肽、度拉糖肽、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均需皮下注射。要点5:糖尿病治疗路径更新再次提醒:经过生活方式+二甲双胍干预之后,一旦患者合并有ASCVD(或高危因素)、心衰、CKD,即使患者的HbA1c已经达标,也建议使用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证据的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ASCVD高危因素是指:年龄≥55岁伴以下至少一项:①冠状动脉或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狭窄≥50%;②左心室肥厚。要点6:3条体重管理建议,正式写入指南!

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

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等综合手段。

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议代谢手术治疗。

要点7:血糖监测新指标:TIR写入指南!TIR(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是指:24h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的时长或所占的百分比,成人糖尿病患者中TIR的血糖范围一般界定为3.9~10.0mmol/L。已有研究结果显示,TIR在T2DM中独立于HbA1c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相关,与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相关。新版指南建议:将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推荐TIR控制目标≥70%,但应高度个体化。温馨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控制目标:TIR≥50%。(年版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要点8:低血糖有了分级标准!Ⅰ级低血糖:3.0mmol/L≤血糖<3.9mmol/L;Ⅱ低血糖:血糖<3.0mmol/L;Ⅲ级低血糖:没有特定血糖界限,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的严重事件,需要他人帮助的低血糖。典型低血糖症状包括出汗、心慌、手抖等交感兴奋症状和脑功能受损症状。糖尿病患者如发生低血糖,应给予15~20g葡萄糖并于15min后检测血糖。温馨提示:胰岛素、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促泌剂等低血糖风险较高的降糖药物,使用时应加强血糖监测。单药应用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低血糖风险较低。要点9:对于CKD患者,病情决定复查次数!慢性肾脏病(CKD)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针对不同病情进展的CKD患者,应设定个体化的复诊时间,以确保及时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调整管理方案。本次指南修订以表格形式对不同患者的复诊时间做出的明确推荐:注:表格当中的数字为建议每年复查的次数;背景颜色代表了CKD进展的风险:绿色为低风险,黄色为中风险,橙色为高风险,红色为极高风险。要点10:严重酸中毒补碱治疗,pH指标略有下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特征,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度DKA是指酸中毒伴意识障碍(DKA昏迷),或虽无意识障碍,但血清碳酸氢根低于10mmol/L。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可能会引起心肌受损、脑血管扩张、严重的胃肠道并发症以及昏迷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需要进行补碱治疗。年版的指南曾指出,严重酸中毒(pH<7.0)需适当补充碳酸氢钠液。本次指南更新中,推荐仅在pH≤6.9的患者中考虑适当补碱治疗。每2小时测定1次血pH值,直至其维持在7.0以上。治疗中加强复查,防止过量。其它要点:1.血压管理: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水平>/80mmHg即应开始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患者的血压≥/90mmHg可考虑开始降压药物治疗。血压≥/mmHg或高于目标值20/10mmHg时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并应用联合治疗方案。一般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降压目标为</80mmHg。老年糖尿病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为mmHg以下,合并ASCVD的患者,如果能够耐受,收缩压可控制在mmHg以下。糖尿病孕妇合并高血压,建议血压控制目标为≤/85mmHg。2.血脂管理首选他汀类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合并ASCV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ASCVD高危、极高危患者现有调脂药物标准治疗3个月后,难以使LDL-C降至所需目标值,则可考虑将LDL-C较基线降低50%作为替代目标。3.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75~mg/d)作为一级预防用于糖尿病合并ASCVD高危患者的适应证为年龄≥50岁而且合并至少1项主要危险因素(早发ASCVD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或慢性肾脏病/蛋白尿),无出血高风险。糖尿病患者合并ASCVD需应用阿司匹林(75~mg/d)作为二级预防,同时需要充分评估出血风险。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需应用氯吡格雷(75mg/d)作为二级预防。参考资料: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13(4):-资料来源:尤迈桃李会、药评中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仅供专业人士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温馨提示为了每早6:30与你不见不散,我想邀请你将全科前言设为“星标”,或经为文章点“在看”。

如果您喜欢,分享给小伙伴们吧~

您的每一次分享,是我们进步的最大动力源泉!

往期热文推荐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标准方案(版)

2.钟南山、张文宏紧急呼吁!果然,疫苗的“副作用”出现了……

3.印度“失控”,中国怎么防?

4.印度不是“唯一”疫情热点,多国再次敲响新冠警钟!

5.家医之“约”如何落实落细

6.急救手册人手一份(最新版)

7.敲警钟!因发热患者处置不当,一卫生院副院长被开除!

8.我要打“北京生物”,为啥换了“成都生物”、“兰州生物”!??!

9.重磅!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及相关问题把握标准发布

10.WHO公布科兴新冠疫苗评估报告:效力50%-84%,对老年人有效

11.北医三院张煜医生停诊!

12.中国多地发现印度毒株...13.医院,而是改变健康观念!

14.每位医生都该在急诊工作2到3年!

15.你符合要求吗?年卫生高级职称相关问题解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