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CTA检查是用含碘对比剂和CT成像设备进行动脉疾病评估及诊断的成像技术。可通过多方位多层面重建技术,明确下肢动脉狭窄、扩张程度以及斑块情况,并定位准确、直观。下肢CTA作为一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初步取代DSA用于下肢动脉的诊断。此外,下肢CTA检查在下肢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治疗决策及血管重建术前评估与随访等方面呈现出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是了解周围血管与肿瘤的空间关系的一种更为简便和直观的检查手段。

下肢动脉CTA常用的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组技术,通常首先进行容积再现重组,立体显示病变血管后,再进行去骨或隐骨,显示血管的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对重点病变血管进行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组。

1.容积再现图像具有较强的三维空间感,能清晰显示下肢血管、周围软组织及邻近骨骼的空间关系。根据临床需要可以分为带骨容积再现和去骨容积再现,特别是带骨容积再现,有助于外科及腔内血管治疗的定位,但使用容积再现技术评估下肢血管狭窄程度时,受阈值影响,往往会高估狭窄程度,需结合其他重组技术综合分析。

2.最大密度投影能够较真实反映组织密度的差异,可显示动脉管壁的钙化及斑块,但是管壁钙化会影响血管狭窄程度评估的准确性。

3.多平面重组和曲面重组多平面重组是在薄层重建图像的基础上形成,可以从矢状面、冠状面和任意方位逐层观察病变。曲面重组技术是在多平面重组的基础上,沿兴趣血管画--条曲线,根据该曲线的体积元资料进行重组,使纤曲、缩短、重叠的血管伸展、拉直,使纤曲的下肢血管全程清晰显示,不受周围解剖结构的干扰。对重点病变部位利用曲面重组技术能更加准确地评估广泛的血管壁钙化或支架置人术后置入支架的通畅性及是否存在再狭窄。不同的重组技术都有其优缺点,需要相互补充。

适应证

·血管畸形、动脉瘤、动脉夹层及夹层变异、动脉闭塞性疾病以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定位、定性和治疗方案制定。

·肿瘤性疾病中肿瘤与周围血管解剖关系的确定、腔内治疗或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对预后的预测。

·解剖定位,展示下肢动脉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辅助器官移植、骨骼肌肉或乳腺重建自体移植术术前方案的制定。

·诊断以动脉壁为主要受累部位的临床疾病,如动脉炎、感染及退行性疾病。

·外伤的定位及血管受累情况的评价。

·用于手术或腔内治疗进行动脉重建、搭桥术后的评价,包括桥血管或动脉支架的位置、通畅性和完整性。

文章部分节选自张龙江卢光明主编《全身CT血管成像诊断学》病例图片提供:医院影像科

总监:黄德胜、范红燕

图文审核:张联合

图文编辑:倪洪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