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求职招聘QQ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588.html

点击上方“广医二院”,健康同行!

62岁的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患者朱先生,后日将从广州医院血管外科出院,除了颈部两个小伤口外,他全身没有任何伤口。专家给他采用的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3D打印联合“杂交”手术,让他免除了“开膛剖腹”之苦。

据专家介绍,人体血管是由内、中、外三层构成的。因为高血压等病因,导致主动脉内层破裂、大量血液流入中间层,形成一个巨大瘤体,这叫主动脉夹层。瘤体一旦破裂,病人会因突然大量失血而立刻殒命。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因高血压引起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越来越多。过去治疗这类患者,要在病人胸腹部打开一个30-40厘米的切口,然后将整个病变的血管全部切除,再换上人工血管。这是外科最复杂、最危险的“巨创”手术,病人手术时间长、失血多、恢复慢、并发症多。随着微创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治疗这类疾病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家住深圳的朱先生因“反复胸背痛9天”于5月21日入住广医二院血管外科。剧烈胸背痛让朱先生无法忍受,疼痛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在左胸及左腋下,呈撕裂样。朱先生还患有高血压,8年前因“主动脉夹层”于外院行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就诊检查CT和MR提示:降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主动脉弓部再发夹层动脉瘤。

由于累及主动脉弓部,医院建议行开胸主动脉置换,但朱先生及家属都拒绝开胸手术,遂转慕名转到广医二院就诊。

治疗过程

朱先生入院后继续完善相关检查,一系列检查都显示病情不容乐观。主动脉CTA示: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支架近端再次出现破口,累及范围超过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直径约1.0cm,假腔内可见新月形低密度血栓影。腹主动脉中下段双侧髂外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局部官腔轻度狭窄,并腹主动脉下段瘤样扩张改变。双肺下页少许炎症。左肾囊肿。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硬化,左室舒张功能下降。胸片提示:主动脉硬化。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弓可见一坡口,假腔血栓形成

入院诊断

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瘤样扩张;左肾囊肿;双肺炎症;高血压病2级高危组;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向朱先生家属交代病情,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明确,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8年,近端新发破口,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近端,距离左颈总动脉不足1cm,锚定区不足,无法行单纯的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术中开窗或烟囱支架将导致严重内漏,导致手术失败,为确保手术效果,术中需封闭左锁骨下动脉以及左颈总动脉,然后重建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行传统开胸主动脉置换术风险极大,死亡率很高,朱先生及家属都不愿意采用开放手术。

为此,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林少芒教授带领广医二院血管外科团队,对此病例进行了详细的病例讨论,绘制手术路线图,并“3D”打印了主动脉夹层模型,以此来指导精准手术。

▲手术示意图

▲3D打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模型

鉴于我科多年积累的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的经验。最终经科室讨论决定行“杂交手术”完成此例复杂主动脉手术: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并结扎左颈总动脉近端开口,弹簧圈栓塞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这样左颈总及左锁骨下动脉血供全部右无名动脉、右颈总动脉供给,再紧贴无名动脉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

张智辉主任为此专门查阅了大量资料,确保手术的每一个细节顺利实施,并邀请麻醉科经验丰富的何荣芝博士配合手术麻醉,手术室宋月云护长专门安排了专业的护理团队配合手术。

手术于年6月4日成功完成,总手术时长6小时,术后造影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被成功隔绝,无名动脉、右颈总动脉、人工血管、左颈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术后患者送麻醉恢复室拔气管插管清醒后返回病房。

▲术后造影

术后患者恢复好,伤口愈合好,双侧颈动脉、双侧肱动脉桡动脉搏动好,无脑部神经并发症,拟近日伤口拆线出院。

▲术后朱先生与医护团队合影

名词释义

3D打印技术与杂交手术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3D打印”技术近年来应用于医疗领域,我科于年将“3D打印”打印技术应用于指导内脏区动脉瘤的腔内手术。对此例患者我们也打印了主动脉的三维模型,更加直观的观察夹层破口的位置和大小,以及与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的位置关系。

“杂交手术”(Hybrid手术),是指将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介入手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不但具有直观性,操作容易,方便定位等开放手术的优点,而且具有传统介入手术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切口小等优点。

我科此次将“3D打印”技术和“杂交手术”联合使用,成功完成这例复杂类型弓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是我们科的又一创新手术之一,患者无需承担开胸手术的巨大创伤和手术风险,仅需在颈部做两个长约5cm的手术切口(和左肱动脉、右股动脉两个小的穿刺口,就成功的隔绝了夹层动脉瘤破口,完成了此例手术。

▲颈部切口

术后患者恢复快,无并发症。我院血管外科一直走在广东省乃至全国血管外科的前列,学科带头人林少芒教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及腔内血管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带领广医二院血管外科不断进取、勇于创新,血管外科业务量、业务水平连年上升,更好地为广大血管疾病患者服务,不断提升广医二院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血管外科介绍

广州医院是广东省极少数设有血医院之一,血管外科拥有床位48张,是广东省拥有床位最多的血管外科专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创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血管疾病诊疗常规,拥有一支生机勃勃的专业化队伍,并配备专业的伤口治疗师,患者遍及全国及港澳地区。血管外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伤口治疗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为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8个,获省、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一项,发表论文余篇。在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林少芒教授的带领下,血管外科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技术力量,已成为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专科,创办并连续主办四届广州医科大学血管论坛,与国内外保持学术交流,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专家介绍

林少芒教授

学科带头人,血管外科主任,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国际静脉联盟(IUP)中国静脉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主动脉瘤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微创硬化治疗技术》临床推广项目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国内著名血管外科专家,从事血管外科及普通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主要擅长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各种血管瘤、脉管炎、静脉血栓、静脉曲张、下肢溃疡、血管畸形等动静脉疾病的诊治。主持5项省部级课题,获广州市、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近年来在国内外主要刊物发表有关论文30多篇,在省内率先开展微创血管外科技术和血管杂交手术。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三下午,星期五下午

张智辉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

入选广东省第六批“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师从我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柏根教授、张皓教授及王深明教授、李晓曦教授,进行血管外科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和血栓及血管重塑方面研究。从事血管外科及普通外科的临床工作,兢兢业业,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获得患者好评,医院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现担任血管外科治疗组组长,每年主刀手术余台,多次应邀院外会诊,到过40医院开展手术演示或危重病人抢救。擅长血管外科疾病的手术与腔内微创治疗,近年来开展各种人工血管与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并采用了开放手术、腔内介入技术及杂交手术方法来处理各种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的相关并发症。《微创技术在下肢静脉疾病应用的临床系列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广东省血管外科界率先开展及推广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术。承担医疗系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负责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和研究生的临床带教,获得广州医科大学优秀授课教师和教学成果奖。每年协助完成广东省继续教育项目“血管外科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联合广医院的血管外科同行,举办“广州医科大学血管论坛”学术会议。在全国性血管外科大会上专题演讲。主持省市级课题4项,参与血管外科课题多项,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4部,获得国家专利1项。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一下午

来源:血管外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