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神经介入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创新,普微森医疗利用现代化管理、科技手段,通过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益求精的完善和国内一流临床专家的合作,研发出了更加适合中国患者的微创医疗器械,赋能医者快速精准让患者获益,提高病患生存质量。

作为普微森医疗学术交流专栏,专注急性大动脉缺血、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分享。本期为大家带来南京大医院李敬伟主任的普微森Balloonfish?颅内球囊扩张导管用于迂曲路径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治疗的病例,下面为您精彩呈现。

病例

简介

01

患者基本信息

男,67岁,反复左侧肢体无力3年,再发20余天。

02

患者病史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多年。患者3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医院住院治疗,诊断脑梗死,后遗留有左侧肢体无力症状,平时用拐杖辅助行走。

现病史:年6月22日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伴头昏、言语不清,有饮水呛咳;外院头颅CT示:两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多发腔梗伴局部软化灶形成。予抗血小板、调整、活血化瘀治疗后左侧肢体无力症状有所好转。年7月7医院行脑动脉造影术提示:右侧颈内C6段重度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右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右侧颈内动脉开口中度狭窄,左侧椎动脉开口处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开口处中度狭窄。

03

入院查体情况

神志清楚,口齿欠清,左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病理征阳性。

影像学

资料

头颅MRI+MRA可见右侧半球多发陈旧性梗死灶,右侧M1段重度狭窄。

血管壁MRI可见大脑中动脉斑块形成,增强后轻度强化。MRP提示右侧半球大片缺血区域。

DSA造影证实右侧M1段重度狭窄,右侧C1及C7段轻中度狭窄。

术前

讨论

术前评估

01

患者为老年男性,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多项动脉硬化危险因素;

02

患者为脑梗死,影像学证实有病灶侧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

03

患者病灶位于皮层、皮层下以及分水岭区;灌注扫描提示:右侧大脑半球大片低灌注区域患者有进一步血管成形术指征。

术中器械

长鞘、中间导管、微导管、微导丝、Balloonfish?颅内球囊扩张导管、支架等。

手术方案

球囊扩张术备支架置入术,血管成形术。

治疗

过程

01

手术过程

考虑到血管迂曲,以长鞘和中间导管建立路径,微导管通过狭窄段后到达右侧M2段远端,交换微导丝(3m),顺微导丝将2*10mmBalloonfish?颅内球囊扩张导管越过迂曲的虹吸段抵达病变处,缓慢充盈球囊至6atm扩张狭窄段。

抽瘪球囊后见狭窄好转,撤出球囊后可见狭窄段下壁局部夹层。上行中间导管至C4段,顺导丝将支架置于右侧M1段狭窄处,缓慢扩张球囊,释放支架。

02

术后情况

撤出球囊后可见支架在位,完全覆盖狭窄段,无明显残余狭窄,远端血流通畅,DynaCT未见渗出及出血,结束手术。

03

术后随访

术后一周出院,出院时左侧肢体肌力4+级,较前好转。

术中

体会

1

颅内动脉狭窄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目前血管内治疗推荐等级不高。针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尤其是在严格二级预防基础上的两次及以上的发作,经影像学评估,若为低血流动力学引起,有血管内治疗的指征。该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仍然多次发作左侧肢体无力,考虑与右侧M1段狭窄有关,遂行血管内成形术。

2

缺血性病变多数年龄较大、血管迂曲、往往路径不畅,建立稳定有效的路径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针对该患者颈总动脉迂曲,我们采用长鞘和中间导管作为输送导管。针对远端的迂曲,我们使用了新一代的Balloonfish?颅内球囊扩张导管,整个过程非常顺畅,对导丝和血管的牵拉较小,球囊轻松越过迂曲的“V”字形虹吸段抵达大脑中动脉M1段,完成扩张过程。

3

Balloonfish?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可快速交换,使用方便,减少术中透视时间;规格齐全,适合于不同的管径及不同长度的病变;球囊同轴段较软,顺应性好,对输送导丝的牵拉移位较小,能胜任迂曲的颅内动脉。

术者简介

李敬伟

南京大医院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

曾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研修神经介入,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国家卫健委缺血性卒中介入委员会委员,中华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脑卒中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江苏省脑卒中分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学会脑卒中分会主任委员。

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面上基金各一项,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三)、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三)、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二)、南京市新技术奖一项(排名第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